首页> 历史军事> 风起明末> 419.第405章 虎狼

419.第405章 虎狼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第405章虎狼
    崇祯十四年。
    九月十三日。
    京师。
    商行市井虽然仍旧热闹,街头巷尾虽然仍旧熙熙攘攘。
    但是京师的上空,却是阴云重重。
    入目之处,皆是一片晦暗。
    这座都城,在崇祯十三年时曾经短暂的重新焕发了生机。
    但是现在,那生机又重新消失不见。
    哪怕是清晨时分,仍旧是显得暮气沉沉。
    或许,是存在的岁月太长了。
    也或许,是经历的风霜实在是太多了。
    乾清宫内。
    崇祯坐于首座之上,宫内众臣林立,唯有一人坐于前列。
    此人正是从南方受诏赶至京师,而后便立即被任为内阁首辅的周延儒。
    这已经不是周延儒第一次作为首辅。
    就在崇祯二年时,周延儒便以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
    翌年二月加太子太保衔,改任文渊阁大学士,九月又升任内阁首辅,加少保衔,进武英殿大学士。
    后来因为在和温体仁的政治斗争落于下风,不得已只能称病乞归。
    不过现如今,国事艰难,时局困顿。
    后任的首辅一任不如一任。
    崇祯也终于想起了周延儒这位曾经的首辅。
    周延儒在任之时,国内时局还算是往好的方向发展,没有像是现如今这般一颓再颓。
    在前些时日的奏对之中,让崇祯觉得委任周延儒作为首辅的选择并没有做错。
    周延儒上疏,如今时局如此,可以请释放欠漕粮的那些欠户,免除民间积年拖欠赋税以使得流民归乡耕种。
    凡是遭遇兵祸、灾荒的地方减免今年田赋、宽宥戍罪以下人犯、复诖误举人、广取士额、召还因言事而遭贬谪的官员等。
    这些举措,都让崇祯感觉极有道理。
    崇祯对于周延儒很是尊敬,在此之后,一直称呼周延儒为元辅或是先生,甚至频繁赐坐、赐膳。
    曾经薛国观在任,可没有多少赐座的殊荣。
    这份殊荣,在历任首辅之中,只有杨嗣昌曾拥有过。
    足以见崇祯对于周延儒的倚重。
    辽东倾覆、西北失守。
    南国的局势也是一日不如一日。
    崇祯早已经是心急如焚。
    偌大的朝堂之上一众大臣,崇祯都感觉不可信任。
    陈新甲虽然勇于任事,但是到底是才能不足,不足以支撑国家。
    如今国势每况愈下。
    周延儒的到来,也算是让崇祯这个溺水的人抓住了一个可以依仗的事物。
    “松锦两城粮草已近枯竭,只够维持四月,若是尽可能节衣缩食,也只能是延长两月的时间,预计到明年开春不久,两城便要断粮。”
    “届时……”
    陈新甲的话并没有说完,但是在座的群臣和崇祯却是都明白了陈新甲的意思。
    等到明年开春,松、锦两城弹尽粮绝之时,便是城破军败之日。
    松锦一失,杏山、塔山自然难以防守。
    到时候大明在辽东之地,将会只剩下宁远这一座孤城。
    没有了辽东的松、锦,清军将会越发的肆无忌惮,到时候一次次的入边劫掠将会重演。
    经历了松锦、西北两方战场的失败。
    国家在北方几近无有可战之兵。
    也不能像是此前几次清军入寇之时,号召天下兵马勤王。
    因为如今的南国的兵马,全都被调集前去围剿万民军以及张献忠了。
    国事艰难,朝廷对于地方越发的薄弱,西南的土司也已经开始有了其他的想法,应缴的税赋也找寻藉口减半或拖欠。
    “元辅以为现今之局,该当如何?”
    崇祯心中早已经没有了主意,只能是将问题抛给周延儒。
    若是他有主意,国事也不会颓废到如今这般田地。
    坐在座椅上的周延儒眼神微动,心中叹息了一声。
    朝廷首辅的位置在此前,或许是个香饽饽。
    但是在现在,却是旁人避之不及的存在。
    时局日益糜烂,国家暮气沉沉。
    倾覆崩塌之势已经很明显了,周延儒此时出任首辅,也隐约能预料到自己的结果。
    但是就算知再来必至祸及,天子有诏,却也不敢不来。
    而且朝廷内部的情况,周延儒也是清楚。
    他的那些门生都希望他能复出,甚至花费巨额的白银结交内官、大臣,推动他的复出。
    “事有轻重缓急,当择其重者先为之,其不重者后为之。”
    周延儒微微欠身,奏对道。
    “援锦之战未能竟全功,不过也算是解除了松锦燃眉之急。”
    “松、锦两城尚有四月之粮,数万之兵,可以暂缓援救。”
    “如今兵祸严重,疫病又起,南国万贼军声势渐隆,山东又有其从者截断漕运,供应京师尚且困难,勉力支撑已是不易。”
    “当务之急,应是南国与西北。”
    崇祯眉头微蹙,但是很快又舒展了下去。
    他迫切的希望能够解决辽东的问题。
    但是通过周延儒的话,他也知道辽东的问题只能是拖延下去。
    此番松锦之战,已经是集结九边精锐之师,举北国之力,最终却还是落败。
    当时洪承畴奏请,想要步步为营,徐徐推进,以解锦州之围。
    但是国家实在是没有那么多的钱粮来供给辽东。
    甚至在后期,都是将原本应当调派给南国、西北等镇的军费,直接抽出一部分运往辽东。
    而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南国诸镇怨气横生。
    左良玉甚至按兵不动许久,声称麾下兵将无饷怨气极重,只能勉力弹压。
    若是再行进军征伐,恐怕会引起麾下兵马兵变。
    “南国如今张献忠、李岩二贼分立。”
    “张献忠占据九江府麾下众约十万,威胁颇大,不可放纵。”
    湖广巡抚奏报声称,张献忠麾下兵众已逾十万,军卒甲衣鲜亮,军阵严整,士气高昂,不能与流窜之时同语。
    进剿张献忠的诸镇之中,主力无疑是左良玉。
    曹变蛟、罗汝才等镇,兵力薄弱,只是作为偏师,无力威胁到现在声势已成的张献忠。
    因为左良玉的放纵,张献忠也因此做大,先攻占了黄梅,后又连下武昌周围郸水、黄州、麻城三城,威胁武昌。
    为防张献忠窜入南直隶,南直隶甚至分兵前来防守西南。
    因此又使得对抗万民军的正面战场越发的薄弱。
    “曹变蛟、猛如虎、刘光祚、罗汝才四将麾下兵力薄弱,不足以对抗张献忠。”
    “进剿诸镇,实力最为雄厚者,当推左良玉。”
    “因此,若要剿灭张献忠,还需依仗左良玉。”
    周延儒所说的话,在座的诸位臣工全都知晓。
    “左良玉与张献忠彼此之间仇怨颇深,难以化解。”
    “眼下盘踞武昌,不肯进军,借口饷银短缺。”
    “可以先行补发历年欠饷,再檄左良玉。”
    “朝廷有大义之名,补发欠饷,左良玉再无藉口,只能出征。”
    陈新甲眉头紧蹙,犹豫了许久之后,上前了一步,他先是向着崇祯行了一礼。
    崇祯会意,当下道。
    “陈爱卿,可是有话想说?”
    “启禀陛下,臣确实有事启奏。”
    陈新甲再行了一礼,继而沉声道。
    “左良玉九檄不至,骄横跋扈,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早怀他意。”
    “朝廷无有惩戒,便是已经宽容有佳,若是补发欠饷,岂不是使其认为朝廷软弱,此举必将助长其嚣张气焰。”
    “倘若朝廷示弱,诸镇之后纷纷效仿,更是一场灾难。”
    崇祯闻言神色不由的也凝重了下来。
    陈新甲所说的问题,确实是实际存在的。
    欠饷已经是诸镇常态,九边重镇都常常欠饷,更何况内地的军镇?
    朝廷寅吃卯粮多时,各项亏空,只能连番加饷。
    饷银足额发放的军镇,找遍天下都找不出一镇。
    “更何况,就算想要补发欠饷,如今国库一时也没有办法抽出如此多的银两。”
    面对着陈新甲的质疑。
    周延儒并没有过多的表情。
    他等着陈新甲说完所有的事情,而后才接着说道。
    “如今时局危难,此举虽然不妥,但却已是现如今能用的最好办法,陈尚书心中也应当清楚。”
    周延儒只用了一席话,便让陈新甲开不了口。
    陈新甲身为兵部尚书,如何不知道如今国家各处兵事的情况。
    国家确实在衰弱,就像一栋巨大的房屋。
    屋外狂风暴雨,腐朽不堪的房屋很多地方都开始破损。
    但是房屋之中用来修补的木板石料却并不够用。
    只能是……勉力支撑……
    陈新甲无言而退。
    “各镇粮饷短缺,国库空虚难以尽补,当先紧剿贼事务。”
    “松锦以维稳为主,保持现状即可。”
    “可以暂削辽东供给,以供国内剿贼事务……”
    周延儒话音落下,乾清宫内一切的声音骤然消散。
    松锦大战,五万余名兵将死伤。
    日后是不需要发放这五万余名兵将的粮饷。
    但是却要发放抚恤。
    数万将士阵亡的抚恤并不是一笔小的数目。
    周延儒说的很隐晦。
    但是在座的众人都是宦海沉浮多年。
    自然是能够听得出来周延儒这句话的言外之意。
    周延儒,要动那笔用作抚恤的钱粮。
    陈新甲张了张嘴,想要说些什么。
    但是他的神色不断变幻,最后到底还是没有说出来。
    陈新甲低下了头,时事如此,他确实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
    “左良玉跋扈非常,难以制约,所以除去补齐所部粮饷之外,还需要调遣一员大将制约。”
    “制约?”
    崇祯看着周延儒,皱眉道。
    “如今南国进剿张献忠诸镇,唯左良玉势力最大,又有何人……”
    崇祯说道一半,便停下了言语,他想起了一个人。
    “你是说……”
    “陛下想的不错。”
    周延儒双手作揖,微微躬身,奏对道。
    “正是陈望。”
    周延儒侃侃而谈。
    “九月初十,平贼将军陈望奏报,历经多月苦战终于收复襄阳。”
    “贼将李定国于城破之时,于当日夜乘船,领数十骑往东而逃,余众贼人皆被执下。”
    “襄阳既复,围城兵马方的解脱。”
    “襄阳城外,如今有汉中镇兵马一营,湖广兵六营,合有军兵万余,统兵者为汉中镇副总兵周遇懋。”
    崇祯沉吟了片刻。
    “周遇懋……”
    这个名字崇祯有些熟悉。
    在搜寻了一会记忆之后,崇祯也想起了周遇懋到底是谁。
    关外的事务,崇祯也是近些时日才逐渐弄清。
    左良玉作为一镇总兵,到底是为何有那么多的兵马,也是暗中的规则使然。
    作为比左良玉更为能征善战的陈望,麾下自然也有大量兵马。
    为了制约陈望,所以在不久之前,兵部提议升周遇懋为副总兵,以分陈望之权。
    “陈望战功赫赫,挂平贼将军印,专剿河南之权,于关内诸镇军中广有威望。”
    “河南民变,陈望领汉中镇兵前往平叛,无暇分身。”
    “但可调周遇懋领本部兵马及湖广兵东进,以剿献贼,借陈望之名,制衡左良玉。”
    崇祯眉头微蹙,没有立即回答周延儒的提议。
    因为,陈望如今手中的权力好像实在是有些太大了。
    当初升周遇懋为副总兵是为了制约陈望,分陈望之权。
    但是实际上,周遇懋好像早已经是成为了陈望的心腹,根本就没有分到陈望手中的权柄。
    陈望如今掌控着河南的剿务,河南兵马几乎为其所控。
    新军七营,更是由其亲自训练。
    身为皇帝,崇祯对于权力极为敏感。
    陈望一直以来都还算听话,但是谁能够保证陈望能够一直忠诚下去。
    就算陈望一直忠诚,那他麾下的那些营将又会忠诚吗?
    陈望可是和左良玉一样,手底下有不少归降的流寇。
    像整世王王国宁、十反王杨友贤等众,现在都是附从在陈望的羽翼之下直接听调。
    而受孙传庭节制的高杰、惠登相、马进忠这些旧三十六营的营首,似乎都和陈望走的很近。
    若是再给陈望委以重任,恐怕……
    崇祯双目微凝。
    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的故事,他很小的时候便听说过。
    大明虽以武立国,但是之后以文制武,其中也有这样的考虑。
    只是随着时局的恶化,武将的权力又开始膨胀。
    陈望一直以来的所作所为,确实称得上一句忠心耿耿。
    但是……
    王莽谦恭未篡时……
    这个世界上,并没有不透风的墙。
    崇祯从各方各面也得到了一些关于汉中镇的消息,还有陈望的消息。
    陈望的逾权之举,从接管汉中卫便已经开始了。
    私设关卡收取商税,巧取豪夺矿山田地,勾结官员买卖货物。
    从去年开始,弹劾陈望的奏折便变多了起来。
    那个时候崇祯便多留了一些心思。
    所以崇祯也发现了一些事情。
    很多和陈望做对的人,很多时候都死的不明不白……
    崇祯抬起头,沉下了眼神。
    陈望的内里。
    似乎并没有表面上那么……
    忠诚……
    如果说左良玉是狼。
    那么陈望,无疑就是一只猛虎。
    用陈望去节制左良玉……
    驱虎吞狼……
    真能坐收渔利吗?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刑警日志 龙藏 仙子先别跪,我们可是仇敌啊 人道大圣 万界酒店:禁止钢铁侠充电 鸿蒙霸体诀 我在修仙界大器晚成 陆小姐独美后,六个哥哥跪求原谅 反派崽崽不省心的一家人 东京大律师:开局律所破产 千面之龙 最强小神农 无敌道医 朕真的不务正业 我在异界有座城 赤心巡天 仙人消失之后 魔门败类 横推无敌:从梦境加点开始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