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魔法> 武圣传说之岳武穆篇> 二百四十一章:自吃其果 上

二百四十一章:自吃其果 上

章节报错(免登陆)
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在御史中丞张徵主持的这场以边事未宁为题目的国事会议之中,发言的除了起居郎兼权直学士院张守外,还有吏部尚书吕颐浩、户部尚书叶梦得、等等。
    这些奏章,从各个方面讲述了如何陈兵御敌,保家卫国。
    从官衔的名字上看,这些人都是掌握实权的中层干部,他们还是掌握有一定的话语权的。
    对于他们的宝贵意见,朝廷高层的态度是怎样的呢?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道:先是礼部尚书王綯,闻金兵且南至,率从官数人同对,帝命至都常议。黄潜善、汪伯彦笑曰:“诸公所言,三尺童子皆能及之!”
    好一句“三尺童子皆能及之!”
    也就是说:朝廷的高层把这些宝贵的意见当成是三岁童孩的胡言乱语。
    那这些宝贵的意见最后何去何从呢?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记载得清清楚楚:时群臣奉诏论边事者,黄潜善等请皆送御史台抄节申尚书省。
    想不到,这些意见最后被送到御史台,然后抄写一份送到尚书省去,保留在档案库里,等待后人研究历史时查阅。
    黄潜善、汪伯彦这两位执政宰相和枢密使大人为什么如此胆大包天,做出这种荒废国事、祸国殃民的行为?
    凡事都有它所发生的原因,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人不是白痴,如此荒谬绝伦的行径背后,当然也有它的原因所在。
    《续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三》中有这样的一句话:
    庚子,诏:“有警而见任官辄搬家者,徒二年;因而摇动人心者,流二千里。”由是士大夫皆不敢轻动。
    这句话出现得非常突兀,与上下文全无关联,而且这是由高宗小皇帝所亲自颁布的一张圣旨。
    从这句话里面可以得知,其实金兵逼近扬州的消息已经是在满天飞散。变成了公开的秘密,甚至有官员要擅自把家庭搬迁,离开扬州,所以高宗皇帝才颁布圣意,不准官员搬家,免得摇动人心。
    也就是说,高宗皇帝还在使用他最大的法宝:“拖”之决。
    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人没什么其他的本事,却极其善长于揣摩皇帝的心意,曲意逢迎。如今看见皇帝下达了这样一张圣旨,他们两人把朝中大臣的意见束之于高阁。最多只能算是照葫芦画瓢而已。
    从高宗皇帝的这张圣旨中。除了可以得知我们的小皇帝还在使用他的鸵鸟*之外。还可以看出,高宗皇帝并不相信金兵已经近在眉睫了。
    为什么高宗皇帝会有这样的看法,这里还要“表扬”一下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位大人对于宋朝情报工作的贡献。
    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上位后,把李纲以前的工作安排全部废掉。其中就包括了与军事有极大关联的情报工作。
    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的贡献在于:把东京方面的情报工作交给御史台,而南京方面的情报工作交给留守司。
    可是,这些文官哪里知道该如何从事军事侦查?他们手下连斥候骑兵都没有,从哪里去弄来前线的情况?
    那些文官们能够做的,就是出钱让公差出去打听;但是这些没有经过军事训练的公差,收取到的只能是一些道听途说的消息。
    因此,扬州方面的情报消息可谓是一片混乱,让人难分真假。
    相对而言,完颜粘罕的情报工作却是专业得多了。完颜粘罕为了掩人耳目,居然让金兵的斥候骑兵全部都带上了白氈笠子,而这种白色的帽子,是李成叛军标志性的服饰。
    完颜粘罕就是要扬州方面认为,金兵并没有逼近。只是有小股李成的叛军在流窜作祟罢了,天下依旧太平。
    黄潜善曾经和金兵打过交道,对金兵的脾性也是略知一二。所以黄潜善完全没有料到,原本那些性格耿直,一条筋的金兵老大哥,如今竟然也会做出这样的鬼鬼祟祟的动作来。
    无论如何,黄潜善和汪伯彦这两名高层的镇定和闲雅风度,还是在扬州感动了不少人;黄、汪两人的风度,与钦宗皇帝最后的一位宰相何栗相比,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时瑜亮,不分伯仲。
    问题是,何栗宰相的底气来自于郭神仙的六甲神兵;那么,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的底气又是源自于哪里?
    这一点,历史文献中没有任何的记载。
    既然金兵还远在天边,扬州城自然就成了一个太平的、幸福的地方。
    既然身处太平、幸福的地方,就要去做一些太平、幸福的事情。
    所以,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身先士卒,去和名僧探讨佛法去了。
    当黄河决堤,洪水泛滥的消息传来,扬州官场轻微震动,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的反应是:“笑且不信”。
    当金兵快速推进,所向披靡,路过的州府一片恐慌时,扬州官场和街市的反应开始加剧,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的反应是:笑了笑,这消息太假了吧,然后,继续埋头研究佛法。
    与黄潜善和汪伯彦两人一头扎进了浩瀚无比的佛法海洋不同,我们的高宗小皇帝紧紧守住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劳作着。
    一般而言,要当一个及格的皇帝,必须要完成两项的工作。
    第一项工作就是把国家给治理好,即便不能够开疆拓土,也要保住祖宗遗留下来的那点基业。
    第二项工作就是传宗接代,确保血脉可以流传后世,万代传承。
    可是,对于高宗皇帝来说,目前这两项工作都做得极其糟糕。
    第一项工作就不用说了,从东京汴梁成到南京应天府,再到扬州行宫,一路后退;再往南走,便要横渡长江,到江南去了。
    被金兵追杀到了这种程度,高宗小皇帝的脸皮再厚,也不敢说自己的第一项工作做得有多出色。
    第一项工作可以有瑕疵,毕竟中国千百年来,历朝历代中称得上明君的也是为数不多;但是,第二项工作做不好就完全说不过去了。
    目前高宗皇帝膝下只有一个男丁---三岁的赵旉。
    赵旉之所以能在靖康之耻中成为漏网之鱼,没有被金兵带去北方,原因在于他无名无分的妈妈---潘贤妃。
    潘氏因为貌美,被赵构纳入康王府,但因为她父亲职位低微,只是一个医官,所以赵构的母亲韦氏不同意给潘氏名分。
    也正是因为潘氏无名无分,金兵才没有把他们母子押进北去的人群,留给了高宗赵构一点血脉。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列传第二》:记载道:潘贤妃,开封人,元懿太子母也。父永寿,直翰林医局官。高宗居康邸时纳之,邢后北迁,妃未有位号……
    只有一个儿子无论是对于高宗皇帝、又或是宋朝的士大夫而言,都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当高宗小皇帝埋头于后宫辛勤劳作的时候,也得到大多数官员的认同。
    。
    ps:
    谢谢zhuxyhh01大大、hans2006大大、靓女007大大、错花心大大、陈钟大大的打赏和支持。
    最新全本:、、、、、、、、、、
章节报错(免登陆)
猜你喜欢: 摆烂就无敌,出生秒仙帝 让你当闲散驸马,你成至强武圣? 我在749局的那些日子 抗战:我谋士入局,觉醒小地图! 愉悦精灵就变强?那不当训练家了 诸天:从综武世界开始 斩神:代理酒剑仙,开局一剑开天 从影视世界学习技能 大明:哥,和尚没前途,咱造反吧 帝皇的告死天使 七月半,鬼娶亲 天榜 重生我可就制霸乒乓了[九零] 娘娘颇得圣眷 天道图书馆2天命永恒 认完乾爹,公主竟上门做女仆 娱乐:我命由我不由天 玄幻:长生神子,何须妹骨证道! 谍影:命令与征服
验证码: 提交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