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秒记住【新笔趣阁】 52xbq.com,更新快,无弹窗!
身为天平军的谋主,孔端起却并不是戏文中那种只负责出主意的妖道式人物,而是总管地方民政,有自己的行政班子的。
虽然理论上来说,耿京才是这几州之地的最高首脑,但就如同皇帝得需要宰相一样,封建时代不层...
###七十六、西夏的橄榄枝
魏胜反复阅读着西夏秘密信件的内容,字里行间透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西夏国王提出的合作条件看似真诚,却也隐藏着诸多不确定因素。魏胜深知,此时此刻,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走向。
“西夏虽小,但地理位置至关重要。”魏胜低声自语,“如果能与他们联手,不仅能够分担压力,还能形成对蒙古的战略夹击。”
然而,他并未急于做出回应。召集心腹将领后,魏胜将信件内容详细告知,并征求大家的意见。
“将军,我们是否应该相信西夏?”李昊率先开口,眉头紧锁,“他们之前多次摇摆不定,甚至一度向蒙古示好,如今又主动找上门来,实在让人难以放心。”
“确实如此。”另一位老将补充道,“不过,如果我们拒绝,可能会错失一次宝贵的机会。毕竟,单凭龙骧军的力量,要应对蒙古的大规模入侵仍显不足。”
魏胜沉思片刻,缓缓说道:“西夏的态度转变,或许是因为他们同样感受到了蒙古的威胁。但无论如何,我们必须保持警惕,不能被表象迷惑。我建议先试探性地接受合作提议,同时派人深入西夏境内,核实其诚意。”
####第一阶段:秘密谈判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魏胜派出了最信任的亲信??智谋过人的参谋刘明远,前往西夏进行初步接触。临行前,魏胜特意叮嘱道:“此去务必谨慎,既要表现出我们的诚意,也要时刻提防陷阱。记住,任何承诺都需建立在实际利益之上。”
刘明远抵达西夏后,受到了热情款待。西夏国王亲自接见,并详细阐述了合作计划。根据他们的设想,双方将在边境地区共同驻军,共享情报资源,并定期举行联合军事演习,以增强协同作战能力。
然而,在私下会谈中,刘明远敏锐地察觉到一些异常之处。例如,西夏方面虽然表现得极为热情,但对于具体细节却含糊其辞,尤其是关于兵力调配和后勤保障的问题。
“大王,”刘明远直言不讳地问道,“贵国既然愿意携手抗敌,为何迟迟不肯明确投入多少兵力?若连这点都无法确定,又如何谈得上真正的合作?”
西夏国王闻言微微一笑,解释道:“非是本王推诿,而是我国目前正面临内部动荡,军队调动需要时间协调。不过,请放心,一旦时机成熟,我们定会全力以赴。”
尽管如此,刘明远仍旧保留了一份怀疑。他暗中安排人手调查西夏国内局势,发现果然存在严重的权力斗争,部分贵族仍倾向于投靠蒙古,试图以此获取更多利益。
####第二阶段:权衡利弊
回到宋营后,刘明远向魏胜详细汇报了此次行程的所见所闻。听完后,魏胜陷入了深思。
“西夏的诚意值得怀疑,但他们的确处于两难境地。”魏胜分析道,“一方面,他们害怕蒙古的强势压迫;另一方面,又担心完全倒向我们,会失去自主权。因此,他们的选择很可能是出于无奈。”
经过一番讨论,魏胜最终决定采取折中的策略。他回信给西夏国王,表示原则上同意合作,但要求对方先行派遣一支精锐部队参与联合防御,作为诚意的体现。此外,他还明确提出,所有行动必须公开透明,避免任何形式的隐瞒或欺骗。
这一举措既展现了宋朝的开放态度,也为后续的博弈留下了足够的余地。
---
###七十七、经济战的开端
与此同时,铁木真也在调整自己的战略。他意识到,单纯依靠武力并不能迅速瓦解宋朝,于是开始着手策划一场全方位的战争,其中包括经济层面的打击。
蒙古军队控制下的北方地区,粮食产量本就有限,再加上连年征战,百姓生活苦不堪言。铁木真命令部下封锁通往宋朝的主要贸易通道,切断双方之间的商品流通,意图通过经济制裁进一步削弱宋朝的实力。
消息传到临安后,朝廷上下一片哗然。许多官员纷纷上书,要求立即采取反制措施。然而,皇帝却显得格外冷静。他召集群臣商议,并特别邀请魏胜参与决策。
“铁木真此举意在扰乱我国内部秩序,但我们不能轻易中计。”魏胜站起身来,铿锵有力地说道,“首先,我们要加强粮食储备,确保战时供应充足;其次,可以尝试开辟新的贸易路线,与南方诸国建立联系,弥补损失。”
随后,魏胜提出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民间力量发展海上贸易。他认为,沿海地区的商人拥有丰富的航海经验和技术,完全可以承担起这项任务。
“陛下,我们可以鼓励商人组建船队,前往东南亚各国采购紧缺物资。”魏胜继续说道,“当然,这需要一定的政策支持,比如减免税收、提供贷款等。”
皇帝听后点头赞许,当即下令成立专门机构负责此事。很快,第一批由官方资助的商船扬帆出海,为宋朝带回了大量急需的粮食和武器材料。
####商业联盟的崛起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商船逐渐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连接起东亚、南亚乃至中东地区。这种跨区域的贸易不仅缓解了宋朝的经济压力,还意外地促进了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
然而,这也引来了其他国家的嫉妒和不满。某些势力开始暗中破坏,试图阻挠宋朝的贸易活动。面对挑战,魏胜再次展现出卓越的领导才能。
他派遣精锐水师护航,确保商船安全通行;同时,与沿途各国签订友好协议,共同维护海上秩序。这一系列措施极大地提升了宋朝的国际地位,也让铁木真的经济封锁计划落空。
---
###七十八、民心所向
就在各方势力展开激烈角逐的同时,普通百姓的生活依然在艰难中前行。尽管政府努力改善民生,但由于长期的战争消耗,许多人仍然生活在贫困线边缘。
某日,魏胜巡视边境城镇时,偶然听到一段对话。一位年轻母亲抱着孩子站在街头,叹息道:“听说朝廷正在招募士兵,可我家已经没有多余的壮丁了。若是再这样下去,咱们这片土地迟早会被那些蛮子占去。”
旁边一位老人接过话茬:“唉,打仗打到最后,受罪的还是咱们这些平民啊!不过,只要还有像魏将军这样的英雄在,我就相信总有一天能看到和平。”
魏胜默默听着,心中百感交集。他知道,无论多么宏大的战略规划,最终都要依赖于民众的支持。只有赢得民心,才能真正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回到营地后,魏胜立即起草了一份公告,宣布将从即日起放宽征兵标准,允许符合条件的妇女和少年加入辅助部队,从事后勤保障工作。此外,他还设立专项基金,用于抚恤阵亡将士家属,减轻他们的负担。
这些措施迅速赢得了广泛赞誉。越来越多的人自愿报名参军,甚至有些原本持观望态度的地方豪强也开始主动提供帮助。
####文化复兴的契机
与此同时,知识分子群体也掀起了一股文化复兴的浪潮。他们认为,仅仅依靠武力无法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教育和宣传塑造民族认同感。
在《论兴亡之道》的启发下,各地书院纷纷开设爱国课程,教授学生如何理解家国情怀。一些著名学者还编纂史书,记录历代英雄事迹,激励后人奋发图强。
其中,一部名为《忠义录》的作品尤其受到欢迎。书中详细记载了龙骧军成立以来的每一次战斗经历,以及那些英勇牺牲的战士故事。每当有人翻阅这本书,都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这就是我们的精神支柱!”一名年轻学子激动地说道,“无论前方有多少困难,我们都不能退缩。因为有无数先辈用鲜血铺就了这条道路。”
---
###七十九、决战的号角
随着各方准备工作的逐步完成,决战的气氛愈发浓厚。铁木真终于按捺不住,率领主力大军直扑宋朝边境,企图一举摧毁龙骧军的核心力量。
魏胜早已预料到这一刻的到来。他精心设计了一套复杂的防御体系,将主战场选在了一片广阔的平原地带。这里地形开阔,便于大规模兵团展开,同时也利于己方灵活机动的战术发挥。
“同志们,这是决定命运的一战!”魏胜站在高台上,目光如炬,“无论敌人多么强大,我们都不能退缩。因为我们身后,就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亲人!”
全军士气高涨,齐声呐喊:“誓死保卫祖国!”
战斗打响后,蒙古骑兵如潮水般涌来,试图凭借人数优势压垮宋军。然而,他们低估了龙骧军的战斗力。魏胜指挥若定,不断调整部署,使得每一支部队都能充分发挥作用。
关键时刻,西夏军队如期而至,从侧翼发动突袭,彻底打乱了蒙古军队的阵型。与此同时,宋朝水师配合陆上行动,成功截断了敌人的补给线。
经过数天的激战,蒙古军队最终被迫撤退。这场胜利不仅巩固了宋朝的边防,更为未来的统一奠定了坚实基础。
“战争尚未结束,但我们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魏胜望着远方,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让我们继续前进,直到彻底驱逐侵略者,重建太平盛世!”